郑永年解读三中全会:如何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释放更多经济增量?
编者按 · 2024.07.2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理解“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如何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更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围绕《决定》的相关内容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他认为,现在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因此,需要相应的体制改革来支持和调整生产关系。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路径
《21世纪》:
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您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郑永年:
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分为两步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2035年的目标,关键是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推进,这一目标已经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现在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