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谈特朗普就职|美国“新朝代”指南:中美关系未来十大机遇与挑战


当地时间周一(1月20日)中午,唐纳德·特朗普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时隔四年,78岁的特朗普重返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非连续任期的总统。八年前,特朗普的到来搅动了美国和世界风云。四年前,他带着满心不甘离开白宫,却也未曾沉寂。今天,他的回归将如何影响美国和世界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再次强调“美国优先”,他表示,“美国的黄金时代现在开始,对美国人来说,2025年1月20日是解放日”。他还宣布将签署一系列行政令,其中包括:宣布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派遣军队抵御所谓非法移民“灾难性入侵”;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加大传统能源开采,结束拜登政府“绿色新政”,撤销电动车优惠政策以拯救美国传统汽车工业;建立对外税务局,对外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将扩张美国领土,把美国国旗插上新的地平线;将把美国宇航员送往火星等。

 

近年来,中美关系起伏不断,甚至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点。特朗普再次上台,中美关系——这个全世界最受关注、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会走向何方?不少西方媒体已经勾勒出了特朗普的个性轮廓:傲慢自大、强势霸道、直来直往、我行我素、敬重强者、善于交易、精于提问、喜怒无常、不愿服输,此外,特朗普待人还不乏一串悠悠的人情味。特朗普的这一个性反映在外交上,就会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倾向于极端化,呈现出明显的“敌友”二元对立思维——要么就是敌人,要么就是朋友;要么是和我站在一起,要么就是我的对立面。围绕着特朗普有可能采取偏激的对抗策略,大湾区评论编辑组与郑永年教授就“特朗普2.0”的中美关系展开讨论,整理出本篇《美国“新朝代”指南》,为您解析中美未来十大机遇与挑战。(关于“特朗普版新帝国主义”的分析,请见文章《“欢迎”来到特朗普新世界|独思录 x 郑永年》

 

十大机遇

 

01 中美从“脱钩”转向“融合”的可能

   

1月20日,特朗普在美国第47任总统就职典礼上宣誓(图源:新华社/美联)

 

“脱钩断链”这一政策理念,构成了特朗普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对华战略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特朗普步入第二个任期,中美关系的动态却展现出从“脱钩”转向“融合”的可能。

 

众所周知,特朗普在其竞选活动中高举“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这一口号不仅激发了美国民众的广泛共鸣,也深刻反映处特朗普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强烈愿景。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致力于振兴美国制造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制造业岗位回归本土,从而有效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缓解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可以积极探索与美国的合作新路径,尤其是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具体而言,中国可以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为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和高效的平台,通过深化两国在产业链上的互补与合作,中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还能进一步促进中美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当地时间1月20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应邀在华盛顿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典礼。在美期间,韩正同当选副总统万斯举行会见,并分别会见美国工商界代表、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布鲁金斯学会名誉主席桑顿等。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活力和科技最发达的前两大经济体,此次会面,对于双方开展互利合作,找到建设性和稳定的相处之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02 中美面向“共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参加COP29时发表讲话(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曾于海湖庄园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中国和美国拥有携手解决全球所有挑战的能力。”尽管这番言论被部分观察家视为含有夸张色彩,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前世界正逐渐趋向于形成G2(两国集团)的发展态势,即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中国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核心的角色。

 

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利益冲突,包括但不限于贸易不平衡、技术竞争、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分歧。然而,如果中美两国能够超越当下分歧,搁置争议,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与长远眼光,共同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来扩大双方合作的“蛋糕”,那么由此产生的互利共赢效益,将远远超越因冲突和对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与维护国际安全稳定等多个领域,均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加强沟通,共同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不仅能有效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还能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

 

03 中美国际层面的分工合作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图源:新华社)

 

在产业发展的“细分图谱”中,美国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不断在科技前沿探索突破,引领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优势则在技术应用领域,擅长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基于各自优势的分工模式,使中美两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形成了高度的互补性。正因如此,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双方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加速全球产业链的升级与重构。面对未来,如果中美双方能够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将共同做大全球经济“蛋糕”作为长远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深化经贸往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就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04 台湾问题“新机遇”

 

台北市象山拍摄的台北市市区夜景(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执政,台湾问题或将迎来新的改善契机。特朗普其个人特质在于他是一位精于谈判且思想灵活多变的领导者。这将意味着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意识形态框架,而是更加注重实用主义,擅长在复杂的国际棋局中寻找可以交易的空间。具体而言,特朗普对于所谓的“民主同盟”关系持有较为不屑的态度,并不一味强调传统盟友的“共同利益”,而是更加看重如何通过这些关系来最大化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可通过谈判以及交易,就台湾问题达成新的共识,即所谓的“第四公报”。这一公报的核心内容,将标志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从过去的模糊或默许“台独”转向明确反对“台独”,从而为中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特朗普政府的这种转变,虽然基于其独特的交易式外交风格,但无疑也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促进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05 南海冲突“共管”

   

2017年,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湛江海域举行(图源:新华社)

 

从特朗普本次就职演讲来看,特朗普对于战争持有明显的规避态度。中美两国未来或可在南海争端这一复杂议题上,探索并建立一种适度且富有建设性的“共同管理”模式。考虑到南海地区错综复杂的主权争议,尤其是当中国与菲律宾等直接相关的主权声索国之间可能爆发军事摩擦时,美国由于其在该地区的广泛利益及盟友关系,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置身度外。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倾向于寻求一种折衷方案,即通过中美之间的协商,在南海实现某种形式的“共同管理”。这种模式下,美国可以继续利用其强大的盟友网络,如菲律宾、日本等国,来维持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同时确保地区稳定与和平。

 

为确保双方不会因误解或误判而陷入直接的军事冲突,中美两国需建立一套健全且高效的军事遭遇与沟通机制——涵盖情报共享、危机预防、冲突降级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合行动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旨在通过提前规划与合作,有效管控意外遭遇的风险,避免升级为全面热战。

 

06 中欧关系“融冰”

   

工作人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整理美国国旗(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回归”之后,“退群”已经成为现实。特朗普已经签署美国退出国际卫生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美国必然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从而对现存国际秩序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鉴于美国近年来对传统盟友关系的“轻视”态度,以及对北约这一重要安全框架的忽视,美国传统的盟友欧洲也在深刻担忧特朗普对美欧关系的破坏。但这也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中国和欧洲,在推进全球化、气候和维持和平等方面,将产生更多的共同利益,促使中欧关系的缓和与深化。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威胁,防止可能发生的经济对抗将对欧洲的经济利益的进一步损害,同时避免在地缘政治的安全战略考量上由于过度依赖美国造成的“牺牲”,欧洲多国政府开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合作路径。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可能会在某些关键国际议题上,也采取更加独立自主的立场,不再盲目追随美国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欧洲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成为可选项。欧洲可能会倾向于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通过在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建立更加稳固的经济合作机制,来平衡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影响力,也为其本身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7 开启“东亚共同体”

   

2018年3月8日,11国代表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签署CPTPP(图源:新华社)

 

中国的东亚邻国也可能因为特朗普政府的上台而迎来与中国关系缓和的新契机。实际上,当前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展现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积极态度,认识到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韩国最大在野党的领袖李在明同样秉持着促进中韩关系深化的理念,主张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与挑战。

 

在特朗普政府威胁一系列关税战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东亚国家开始寻求更为稳定和多边的贸易伙伴关系。这一趋势为中日韩三国之间推进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新的动力。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能够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还能加深经济一体化程度,共同抵御外部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此外,中国加入CPTPP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加入CPTPP将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还能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同时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08 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