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論壇|達巍:中美博弈不能作為決定對第三人態度的依據


3

“就歷史上的大國博弈來看,大國實際上很難在博弈中被直接打敗,其衰落基本上都是在外部壓力下催生的內部問題所致。”11月24—25日,百川論壇—「第三屆中國外部環境的變遷與評估:亞洲的安全與未來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受邀參加並發表題為「中美戰略博弈:走向常態化競爭的可能性」的演講。 他表示,到了今天,中美兩國終於可以思考走向一種常態化競爭的可能性。

 

中美的常態化博弈是否已經出現?

 

中美的常態化博弈是不是有可能已經出現? 達巍認為,不宜使用戰爭思維來看待中美關係,我們不應當用「戰略競爭」來概括中美關係的內涵。他提到,隨著近年來的互動,中美兩方逐漸達成了三點共識:一是中美雙方都確信對方不希望進行全面冷戰或脫鉤,也不希望有一場熱戰;二是中美都 逐漸發現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有邊界的──美國無法促成第三方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也沒辦法讓美國企業按照政府的想法進行產業轉移,完全推行技術封鎖;三是 中美兩國在博弈面前都有自身的韌性,在博弈中沒有一方會速勝,也沒有一方會速敗。

2

達巍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圖源:主辦單位)

 

中國如何更好地設計自己的對外戰略?

 

回顧以往的大國博弈,中國如何更好地設計自己的對外戰略? 達巍指出中國在參與大國博弈進程中需要注意的四個面向。一是要平衡好安全和發展的關係。 雖然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但仍要注意其與發展之間互為前提的關係。 二是在回應美國對華競爭的博弈過程中,中國要堅持將發展作為自身戰略目標,將維護發展權作為中美博弈的焦點。中國要實現的目標是將人均GDP水準從現有的水準提升到2-3萬美元的水平,而非要在戰略競爭中取代美國的「老大」地位。第三是注重發展多元化的外交關係,在重視中美關係等大國關係之外也要重視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通往坎培拉、東京的道路並不經過華盛頓。四是在常態化博弈的狀態下,需要避免戰略焦慮、減少戰爭思維。 “希望我們的對外戰略、對美戰略走向一個常態化、平常心的博弈”,達巍說。

 

*原始聲明:本文版權歸微信訂閱號「大灣區評論」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內容,侵權必究。 公眾號授權事宜請直接於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權事宜請聯絡IIA-paper@cuhk.edu.cn。

 

GBA Review 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