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A新闻 | 郑永年教授受邀参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观”


2023年7月22日,第三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论坛聚焦“比较视野中的国家现代化”这一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受邀参加,并在论坛上阐释了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理解。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发起。

 

在此次题为《比较现代化中的时空问题》的演讲中,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概念,自带着时空要素。中国的实践经常在做从0到1的创新,但中国的理论学者,包括我在内,都应该思考,我们是否有从0到1的原创性理论?”我们亟待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构建上也能跟上中国实践的节奏,郑教授强调。

0

郑永年教授发表演讲

(图源:主办方供图)

 

“中国式现代化,既提了要求,也给了我们学理阐释的新空间。”郑教授认为,从时间上看,现代化是较传统而言;从空间上看,它发生在中国。有时空之别就有比较维度,这就要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探讨,即这三个层面的因素是如何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多元性属性。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结果,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亚洲现代化、前沿国家、追赶国家等不同时段的描述,就可见一斑。“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对现代化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上而言的。”

 

郑永年教授还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容式的现代化,从全人类各种文明中吸取优秀的制度要素。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制度性开放的产物,是一种完全创新的原创实践。“我们的现代化,不是欧洲国家不到1亿人口的现代化,也不是美国4亿人口的现代化,而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郑教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证明了我们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存在差异,证明了现代化的多样性。在他的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符合自身的文化和国情,才能取得成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应强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荣誉院长、英文期刊《亚洲政治经济评论》主编郑永年和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潘鹏分别代表各自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建立常态化主题策划组稿机制,充分发挥彼此在学术出版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促进政治经济理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的优质平台。

 

1

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图源:主办方供图)

 

本届论坛以“比较视野下的国家现代化”为主题,还设有五个平行分会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发表演讲。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