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于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以“携手迈向现代化:共同愿景与发展之路”为主题,围绕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交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受邀出席主论坛,并以“中国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进行发言。

 

郑永年在论坛发言(图源:主办方)

  

中国模式:走符合国情的成功之路

 

回顾全球现代化历程,郑永年总结了西方现代化范式、“体制外”依附模式、“体制内”依附模式以及“体制外”独立模式等多种现代化范式。他进一步强调,凡是能够符合本国文明、文化和国情的现代化模式有很大的概率获得成功,而那些照抄照搬他国的现代化模式则有很大的概率走向失败。

 

郑永年指出,中国文明是世界各大文明中唯一的世俗文明。“世俗文明的本质特征在于坚守主体性的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生生不息。”郑永年表示,中国既通过全面开放、拥抱世界、吸纳西方先进技术,又坚决抵制全盘西方化,立足于自身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深厚的文明底蕴,成功走出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发展与独立的统一。可以说,中国模式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另一种选择。

 

论坛现场(图源:主办方)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担当

 

郑永年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担当。他指出,国家间贫富差距过大将导致国际社会过度分化,既不利于贫穷国家发展,也会制约富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现代化扩散而言,西方现代化范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排他性。”他指出,在西方现代化范式扩散时,西方要么把自己爬上去的梯子“抽掉”,要么以“帮助”为名,实则控制他国内部发展。但中国与之不同,中国发展起来后主动“伸出梯子”,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外部环境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全球秩序构建的展望。”郑永年表示,“作为一个世俗文明,中国的使命是内部追求现代化,外部追求和平,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