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s Notes:自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依赖发达国家市场转向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这一转变不仅降低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过去七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逐渐下降,而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增长显著。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灵活调整,也显示了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

然而,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尽管中美脱钩在所难免,但完全脱钩的难度极大。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不仅为中国应对贸易冲突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作者指出,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为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加强技术合作和产业升级,中国与亚洲国家可以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与共同市场有关,重点是如何实现该目标。我的观点是,我们或许应当从贸易合作转向技术合作。接下来我将从宏观层面,介绍中国为第二轮较量所做的准备。

 

我们可以基于数据来具体分析特朗普发动的这场激烈贸易战。在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之后,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从更多依赖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库,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类——可以清楚看到,过去七年间,中国对美国的依赖逐渐下降,从2018年的高点一路下滑至如今。这一点非常关键,有助于理解中国为何有信心应对即将到来的与美国的冲突,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与亚洲国家间日益紧密的关系。

 

  

一、中美贸易关系及区域合作的演变

 

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5年这七年间,中国与亚洲的贸易增长远远超过了与欧盟和美国的总和。同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下降得比预期更快。基于此,我们必须推动中国、亚洲和美国之间的新贸易革命。虽然近期大家对中美脱钩感到担忧,一些预测表明,真正实现完全脱钩并不容易,我们必须努力在三方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这对中国和亚洲来说尤其重要,我们需要寻找新路径,强化自身市场建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二十多年,东南亚国家逐渐成为中美贸易的中转站或“中转枢纽”。正如此前有学者提到的,东盟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但同时对美国则呈现贸易顺差。当前,亚洲国家面临的挑战在于,区域内贸易占比仍远低于欧盟水平。我们希望提升区域贸易份额,但这依赖于未来我们在贸易合作深度上的真正突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计算显示,中国及其邻国——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一区域——承担了美国贸易逆差的60%以上。如果特朗普不在这些地区达成协议,美国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因此,美亚贸易关系的走向至关重要。

  

 

二、亚洲内部整合与合作的深化

 

然而,美国短期内难以快速化解这一难题,原因之一是亚太国家在危机应对方面表现出的合作态度。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亚洲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市场一体化。亚洲开发银行今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东南亚是亚洲内部最具整合性的区域,且与20年前相比,区域间联系更为紧密。中国在这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20年前,日本曾是该地区的中心,而如今这一角色由中国接替,这也是特朗普聚焦中国及其邻国的原因。

 

亚洲与美国间的问题并非仅针对中国,而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至80年代的日本。1985年,著名的“广场协议”促使美日两国调整贸易关系,日本企业随后将部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关闭了国内部分工厂,而贸易逆差则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也曾对美国存在贸易逆差,随着吸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中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对中美贸易关系持更乐观态度,也更加珍惜与美国的合作。

 

  

三、中国与亚洲的技术合作新路径

 

如果我们基于关键历史节点来重新审视中国与亚洲的关系,我们应该意识到帮助地区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升经济发展与合作水平的重要意义。如今,中国的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亚洲国家的人均GDP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因此,亚洲国家更希望从中国获得技术支持,这与美国模式是不同的。因为在美国的模式下,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处于非常低的分工地位。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确立中国与亚洲之间的新模式,亚洲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就可以提升。如果中国政府愿意与亚洲国家共享未来,有可能加强双边技术合作,这与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愿景是不同的。

 

我收集了一些中国地方与东南亚的贸易数据,可以看到,越南是四川、重庆和广西这几个省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广西是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港口,所以被视为贸易联系更紧密的地区;同时,云南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则是缅甸——不难看出地理位置相近对于经贸往来密切的重要性。深圳在东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马来西亚,由于深圳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广西或云南,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和东南亚技术合作升级的潜力。如果能引导中国的地方政府与东南亚邻国进行技术合作,欠发达地区国家有可能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进而极大地扩大国际区域市场。因此,我们可以推动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变,从贸易转向更多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合作方式。

 

今年,中国领导人成功出访东南亚,中国与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达成的协议提到了几项重要的新技术或渠道,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投资、物流发展和清洁能源。我认为该地区对这些领域的回应与中国非常相似,我们对这些领域的未来走向有着共同的期许。因此,我们比以前更有信心面对当前美国带来的冲击。

 

*本文系作者在由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合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高水平开放与中国-东盟共同市场”上的发言整理。

 

GBA Review 新传媒

no record